**草莓枯黄萎表现症状: 黄萎病是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,常年发病株率在20%~40%,严重年份达80%以上。症状识别该病在草莓产地广泛发生,尤其是与茄子、土豆、棉花轮作的地区病情更为严重,草莓开花结果期为黄萎病的多发期。发病初期叶柄出现黑褐色条形长斑,植株生长不良,逐渐矮化,外围老叶叶缘和叶脉变为褐色。新生长出的幼叶表现畸形,有的小叶明显变小,叶色变黄,表面粗糙无光泽,新嫩叶片感病表现无生气,变灰绿或淡褐色下垂,继而从下部叶片开始变成黄枯状萎蔫直至整株枯死。被害株叶柄、果梗和根茎横切面可见维管束的部分或全部变褐,根在发病初期无异常。 NO.2草莓枯黄萎病发病规律: 温室和小拱棚栽培早春2—5月采收期间开始发病,秋季10—11月发病。该病菌为高温型,发病适温25-30℃,夏秋季高温季节病症严重、典型。在连作地块发病加重。该病菌的寄主范围广,并可通过土壤、水等传播。 草莓枯黄萎病防治“一灌三喷”: 一灌: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地力旺15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。 三喷: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大蒜油1000倍连续喷雾2天,第三天用青枯立克90倍(浓度调控在60-150倍)+地力旺300倍+沃丰素600倍喷雾。病情严重时可同时复配其它化学药剂;重点喷一下茎基部位。 中草药*性高,在作物病害高发时可以提高浓度、缩短间隔期连续用药,及时的杀死病原菌,修复伤口,还可以为作物补充营养物质,增强植株长势,增强其抗病能力。